2017年8月27日吉隆坡“一带一路”万人弘法解答会开示(上)

小精灵 2017-8-30 1165

佛海无涯天有涯 慈悲感恩报佛恩——卢台长2017年8月27日吉隆坡“一带一路”万人弘法解答会开示摘要(上)
2017-08-29
[p=null, 2, left]佛海无涯天有涯,慈悲感恩报佛恩,救度有缘佛子情,一生无碍不挂心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,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、龙天护法,感恩各位嘉宾、各位法师,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佛友们、义工们,大家好![/p][p=null, 2, left]能够在马来西亚和大家见面,让我们再一次感恩佛陀的加持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。(掌声)学佛必须广发菩提心,才能达到究竟圆满。把自己的慈悲和佛性启发出来,才能拥有圆满的智慧。[/p][p=null, 2, left]当今社会,地震、海啸、泥石流、水灾、旱灾、饥荒、瘟疫、车祸、身体、癌症等各种频发的事件,菩萨让我们知道,这个世界世事无常,尤其是在末法时期,只有修心修出一颗谦卑慈悲的心,才能让我们能够躲过很多的天灾人祸啊。全世界每天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是1万8千人,我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心里承受着各种各样巨大的压力,担心自己的家庭、担心自己的单位、生意,担心自己碰到坏人和一切灾难,我们还承受着外界带来的一切灾难。现在全世界因为害怕、恐惧、得忧郁症的人是3亿4千万,每一年自杀的人是100万,几乎每天有3千人自杀。所以,想要寻求心灵的解脱,首先要学会善良,要学会为别人着想,好好学佛,慈悲能够化解一切冤结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中华传统文化讲,一善解百灾。施人与善,广种福田,施人与恶,报应连连。所以,以善心处世为人,他会发大爱无疆,善会在他的生命和事业当中蔓延,所以,他的事业会顺利,他的身体会健康。要记住,心宽的人会有智慧的安静,心正的人拥有浩然正气的正大光明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现在人的欲望太大,要的房子还要靠着海边,有了小房子还要大房子,住的都是为了得到利益,不停地执着于自己一定要怎么样,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某一个点上,一旦失去它,精神就会崩溃。因为我们把精神寄托在很多的自己希望解决的事情上,一旦你失去了它,你就会精神崩溃,所以,学佛人淡泊名利、知足常乐,诚心学佛,让人感受到人间还有菩萨的再现,这个世界上还有佛的存在。(掌声)要记住,我们学佛做人,让别人快乐,那是慈悲;让自己快乐,那叫智慧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从前,有一个生麻风病的人病了40年,一直躺在路边等待着有人把他拖到据说有神奇力量的一个水池边上,然后,他在靠近神奇力量的水池边一直等待着别人把他拉到水池边,他等了40年,没有人来拉过他。有一天,菩萨看到了他,就问他:“孩子啊,你要不要医治解除病魔啊?”那个麻风病人说:“我当然要,可是现在人的人心好险恶,他们只顾自己,他们绝对不会来帮我的。”菩萨听了,就问他:“你要不要治疗啊?”“当然要,但是等我爬到那个水池边,可能水都干了。”菩萨听了,有点可惜,就再次问他:“你到底要不要医治啊?”他还是说:“要。”菩萨说:“好。那你现在就站起来,自己走到水池边去,不要总是找一些没有用的理由为自己去辩解。”麻风病人听了,深感惭愧,鼓起勇气站了起来,走到水池边,喝了几口水,瞬间,那纠缠他40多年的麻风病就好了。[/p][p=null, 2, left]这个故事表明,我们在人间很多事情都不能等,很多人不能成功,心里烦恼,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碍自己,那就是在自己的心中铸造了一个大的魔障,所以,人知道了,就应该马上去做,而不是自己来阻碍自己,人的成功在于行,你听到了,你相信了,你就要有愿力,你才会有行动,这就是佛法界讲的“信愿行”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我们今天学佛人,每个人都想成佛,但是真正地为自己学佛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呢?我们经常找一大堆的借口,为自己的贪婪和失败狡辩,这样你还会继续失败,我们不能总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。人活在世界上,只有努力去实践,要想学佛,只有努力地去度众生,那么佛将永远留在你的心中啊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在人间,每个人都有创伤,家庭的和孩子的,自己生意上的,代表着你的每一种成熟。每一种创伤实际上就是让你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长久的。[/p][p=null, 2, left]一个人爱过了,就结束了;说一句话,说过了,就后悔了;心中有一道伤痕,痛过了,就麻木了。有一颗破碎的心,在心中不断地刺伤着自己。我们学佛人要想通,因为我们在意的是未来,我们不能造新业,好好地去学佛,我们忘记过去,好好地把握现在,这就是佛法界经常讲的要活在当下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检验人心最好的工具,你们知道是什么吗?看一个人好不好、善不善,你要看他是怎么样对待别人的。如果你看这个人是否有良心和本性,你就看他对别人是否有慈悲心。所以,学佛之人永远要知道,真正藏于内心的是一种无缘的爱和无声的慈悲啊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有一位母亲生了重病,几个孩子打工挣的钱付不起医疗费,但是他们安慰自己的母亲:“妈妈,没关系,我们孩子都撑得起。”妈妈每天花很多钱住医院,妈妈心疼孩子。有一天,妈妈跟孩子说:“你们不要再为我这么奔波了,你们也很辛苦,妈妈一辈子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,我无所谓了。”孩子说:“妈妈,你一定要接受我们的爱。”但是有一天早上,当他们去的时候,医生告诉他们,母亲为了替三个孩子节约钱,自己半夜里把吊瓶的管子、氧气管全部拔掉了。[/p][p=null, 2, left]你们想象一下,妈妈爱孩子爱一辈子,我们爱自己的父亲、爱自己的母亲,爱一阵子。学佛人要以孝心为重,以慈悲心为本。所以,看待比我们年长的,都要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长辈;把比我们小的,都要看成是我们的孩子;把跟我们一样年龄的,要看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,这样你才会拥有真正的无缘大慈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苦练,据说几十年他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,可以把一座山移掉。有人虔诚地请教:“大师,请问你用何种神力才得以把山移开啊?我如何才能练此神功呢?”这个大师笑道:“练此神功非常简单,只要掌握一点,那就是山不过来,我就过去。”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现实世界当中有很多事情就像大山一样,你要说服别人比登山还难,所以你无法改变他,至少暂时没有办法改变他。要记住,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,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。只有改变自己,慢慢地才会改变别人;只有改变自己,才可以最终改变你自己的世界。山如果不过来,那你就自己过去吧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学佛人要懂得放下。快乐有时候是一种感觉,这种感觉没有了,也就结束了,所以有时候要觉得够了。我们从小长到大,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有多少快乐的感觉过去了,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多少痛苦的感觉现在也流失了。我们心中要无愧于人,我们不能欠别人的。很多人眼睛看不见,很多人残废了,很多人每天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,很多人每天想着自杀。想一想,我们今天坐在这里,我们今天还活着,我们拥有正常人的眼睛、鼻子和身体,我们还平安地活着,我们身体还健康,我们还过着没有疼痛的生活,这难道不叫幸福吗?这就要懂得知足常乐啊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一个年轻人曾经跟台长说:“我很痛苦,我很烦恼。”台长告诉他:“你很烦恼,你到医院去看一看,你就不会烦了。”他说:“我对人间看穿了,我不想活了。”台长说:“你到坟上去走一走,你就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。你今天还活着,说明你还是有福之人。”想一想别人,看一看自己,你自然就会懂得,一无所得的人生迎接的是最后的悲伤。学会想得通,习惯想得通,把人间发生的一切,看成是正常的,要习惯于失去,也要习惯于得到,这就叫宠辱不惊。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有一个旅游者经过一块绿洲,停下来给骆驼饮水。他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老人家,便上去打了两声招呼:“您好啊,大爷,这么热的天,您在这里挖什么呢?”老人家说:“哦,小伙子,我在播种。”“您要在这里种什么,老大爷?”“种椰枣树。”“椰枣?”旅游者非常懂,那副表情就像听到一个愚蠢人说话一样,他惊讶地说:“老大爷,您告诉我您多大年纪了?”“我也不是太记得清楚,60岁,70岁,可能80岁,我忘记了,但是这个不重要。”“大爷,您知道吗?椰树长成要50年,长成之后才能结出果实,我希望您能长寿,能活到120岁。但到那时候您可能也很难收获今天劳动的果实。老大爷,我劝您还是别干了吧。”老大爷说:“我吃的椰枣是前人种下的,播种的人也没有想过吃到自己种的椰枣。我今天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吃到我种下的椰枣,虽然我也并不知道谁会吃到我种下的椰枣,但我想这份辛苦是值得的。”(掌声)[/p][p=null, 2, left]听完老人的一席话,旅游者说:“感谢您,老大爷,您给我上了一课,请收下我的学费。”说着,他把钱袋递给了老人。老人家说:“谢谢你的钱。朋友,你看,事情往往就是这样,你认为我无法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,但我还没有播完种,我就收获了一袋钱和一个朋友的谢意。”要记住,学佛做人都是这样,好好地学佛,前人栽树后人乘凉,你们在家念经,就算你们没有马上得到回报,也许你们的孩子就是因为你们学佛慈悲善良,已经在学校里考了好成绩,身体日益健康,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。学会为别人去想,你就是菩萨,学会感恩别人为你付出的一切,你就是慈悲啊。(掌声)很多人说,学佛很难,我学不会,我听经,我就要睡觉。台长告诉你们,佛陀在2500年前给我们的教育,就是要我们人成即佛成啊,好好地做人,你就是人间菩萨。[/p]

最新回复 (0)
返回